塑造新优势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省委财经办有关负责同志就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当前经济热点问题作深入解读-pg电子麻将胡了2试玩

塑造新优势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省委财经办有关负责同志就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当前经济热点问题作深入解读
来源:  日期:2023-12-23  浏览量:  栏目:热点

  

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3年全省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
  如何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充分把握机遇,有效应对挑战,着力塑造现代产业、有效需求、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新优势?省委财经办有关负责同志接受大众日报等媒体记者提问,就会议精神进行深入解读,对当前经济热点问题予以回应。
  1.明年经济发展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具体来看,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有哪些有利条件?
  此次会议对我省经济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进行了全面总结,这些成效本身就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总的看,2023年,全省上下坚定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稳中求进,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绿色低碳转型、深化改革开放、保民生防风险等重点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强势开局,全省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回升、巩固向好态势。
  具体看,新成效主要包括:经济规模稳步扩大,据相关预测,能够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经济总量有望迈上9万亿元台阶、过万亿城市有望达到3个;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工业运行稳中向好,服务业稳步回升,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质量效益加快提升,“四新”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产业数字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全国首位。发展后劲不断增强,1.5万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协同发力,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重大产业攻关项目取得积极成效。民生保障更加有力,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就业、文化、教育等取得积极进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同时,各类风险隐患得到有效防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还要看到,国家持续强化跨周期、逆周期调节,稳增长各项政策持续发力,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新增特别国债、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相继落地,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等叠加效应逐步显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日益增强,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等等,这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综合判断,虽然经济发展中还面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等风险挑战,但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发展利好因素正加速集聚。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坚定不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创造性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的更大成效。
  2.明年,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需突出哪些重点领域、采取哪些重要举措?
  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围绕落实会议精神,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着力实施4大行动:
  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行动。传统产业是我们的家底,决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要聚焦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等重点产业,着力优化发展布局,加大设备更新奖补力度,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实施1万个以上技改项目,推动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一期、山钢日照精品基地二期、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齐鲁石化“鲁油鲁炼”等重大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
  深入实施新兴产业集约发展行动。新兴产业蕴含强劲发展动能,发展新兴产业是优化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举措。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综合施策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比如,“新三样”产业,要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培育壮大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规模。
  深入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未来产业具有重大引领和变革作用。要充分利用我省产业、技术等基础优势,聚焦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型机器人、深海空天等产业超前布局、抢占先机,打造一批未来产业集群,建好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产业处于“萌芽期”,要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精心呵护、审慎监管,促其尽快成长壮大。
  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补短提升行动。要抢抓有利时机,落实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见,聚焦重点领域,用好引导资金,统筹抓好载体培育、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巩固和增强服务业发展成效。研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政策,抓好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试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升级。顺应群众生活多元化需求,提升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水平。
  3.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强化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核心力量,要牢牢把握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加快产业发展技术攻坚。凝练11条标志性产业链发展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围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钙钛矿、磁悬浮等战略领域,组织实施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科技示范工程,推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创新高地。实施未来产业源头创新行动,编制未来产业技术路线图,实施前沿技术攻关项目,探索建设未来科技园区,以技术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基础支撑。注重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全力推动崂山实验室建设,争取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建工作实现新突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组建一批省实验室,在更多龙头科技企业布局重点实验室,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持续提升企业参与度。注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2 n”人才雁阵格局,强化泰山人才工程布局,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人才效能提升行动,建立青年科学家长期滚动支持机制,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紧密衔接,让更多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汇聚到产业创新上。
  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发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载体作用,完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科技领军企业量质提升行动,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完善“鲁科贷”“鲁科担”“鲁科保”等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加快建立“山东科技大市场”体系,完善“山东好成果”遴选发布推广机制,健全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服务机制,建设一批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打造立足山东、联动全国的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4.数字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如何精准突破,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争取更大成效?
  今年,我省召开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出台了指导意见,系统部署了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和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当前,路线图、时间表比较明确,相关举措、推进机制正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正在逐步显现。以数字变革引领全面转型,做强数字经济、塑造新优势,要着力抓好几方面重点。
  培优育强数字产业龙头企业。建立数字龙头企业问题解决绿色通道,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领域,加快推动一批重大项目,选优培强一批龙头企业,助推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数字经济集群聚势。
  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这是全国首个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要集聚省市县各级力量,加快构建场景体验、供需对接、人才培训等一体化服务生态,汇聚优质服务商,高质高效服务全省中小企业,打造全国领先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标杆。
  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赋能。深化“云行齐鲁·工赋山东”行动,发挥国家级“双跨”平台作用,聚焦行业转型痛点和共性技术应用,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重点行业“产业大脑”,积极创建国家级智能工厂,打造一批典型场景解决案例。
  整合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整合现有算力资源,发挥超算中心、智算中心作用,合理布局通用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增强算力供给能力。引导企业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统筹布局通用和垂直大模型,新建一批新型数据中心,着力提升智能算力比例。同时,新建一批5g基站,提升5g网络供给能力和赋能水平。
  健全完善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要建立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出台数据资源管理标准,建成汇聚、治理、应用管理体系,遴选部分数据要素型重点企业,开展数据资产化和数据资产入表试点,促进数据“资源”变“资产”。
  5.扩内需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如何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针对当前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要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努力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持续强化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在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上争取新进展。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要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以高品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主要在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文旅消费等方面下功夫,比如,积极发展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数字消费;制定促进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稳定扩大传统消费。主要包括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住房消费、家居消费、文旅消费等,比如,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行动,加快公共区域、居民小区等充电设施建设,加快消费扩容。丰富优化消费环境。深化“惠享山东消费年”等活动,培育“国潮”消费热点,高质量建设智慧商圈等消费载体,繁荣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居民身边的“消费圈”“幸福圈”。同时,要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居民持续增收,让群众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2024年,要继续把扩大有效投资摆在重要位置,聚焦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防灾减灾、产业升级等,围绕数字经济、能源转型、传统产业转型、“新三样”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谋划推出一批重点项目,千方百计推动投资扩量增效。工作中,突出项目化推进,按照“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思路,聚焦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健全全过程闭环式服务推进体系。尤其要落实好领导帮包机制,建立重点项目推进专班,及时解决困难问题,促进项目尽快落地见效。突出市场化运作,建立向民间资本推荐的项目库,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特许经营、ppp等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拓展民间资本投资空间。着力打造综合服务保障平台,吸引更多创投风投机构落户山东。突出精准化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落实能耗煤耗保障措施,探索批次建设用地省级审批权下放,多措并举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突出多元化招引,以京津冀、长三角等为重点,创新基金、股权、产业链等招商方式,引进一批标志性项目和高层次人才。
  6.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明年如何持续抓好“三农”工作?
  今年,总书记再次亲临山东考察特色农业,作出“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的重要指示。我们要牢记嘱托,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更大成效。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我省作为全国第三大产粮省,今年粮食生产再次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单产、总产创历史新高,增量居全国第二、粮食主产区第一。抓好粮食生产,要牢牢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突破一批种源技术,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完善惠农政策,稳步推进“吨半粮”产能建设,让“齐鲁粮仓”装得更满更实。
  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这是山东突出的比较优势,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要“强龙头”,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振行动,培育一批农业领军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五百亿元的企业。“补链条”,启动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加快培育石榴、食用菌、对虾等“特优精”产业集群。“兴业态”,建设运营好“齐鲁农超”农产品交易平台,新建一批智慧农业基地。“树品牌”,举办好国际农业服务贸易大会等活动,擦亮“好品山东”农产品名片。
  坚持片区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要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以片区建设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城乡融合为动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因村因地而宜,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以县域为单位做好村和片区规划,做实国有企业与片区“一对一”合作,创建一批省级示范片区。分区域制定示范片区建设指引,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东中西部片区补短板、扬优势、求突破,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格局。
  7.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如何发挥优势,在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方面争取更大进展?
  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当前,我省海洋强省建设处于关键时期,要筹划召开全省海洋发展大会,研究制定新时期全面建设现代化海洋强省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海洋强省建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
  持续加力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出台促进海洋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培育壮大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一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开展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试点,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加快建设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
  持续加力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实施新一轮港口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进自动化集装箱码头、lng接收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健全集疏运体系,推动铁路专用线“进港入园”,加密国际海运航线,巩固港口吞吐量领先优势。开展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示范,打造一批港产城融合标杆。
  持续加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进“美丽海洋”建设,编制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加快建设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打造千里海岸观光廊道。组织开展蓝碳项目交易试点,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升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保护修复水平,建设人海和谐美丽海洋。
  8.这次会议,对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落实好会议精神,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这次会议从深化“四减四增”行动、健全美丽山东建设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绿色低碳转型的工作要求。围绕落实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能源转型。提升新能源供给消纳水平,加快建设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基地,积极推进陆上风电,鼓励因地制宜推进三四代核电、氢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建设,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推动绿电就地转化。要加快传统能源优化升级,我省电力热力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要有序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在确保电力热力稳定接续供应的前提下,推动低效小煤电机组关停并转。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加力推动重点行业环保绩效提级,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要更加注重协同配合,像国ⅲ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要尽快研究制定政策,打好“组合拳”,完成淘汰任务。开展水质保障专项行动,推进“两清零一提标”,加快市政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推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围绕废钢铁、再生铝、废旧动力电池等,完善循环利用体系,做强相关产业。高标准推进碳排放双控国家试点,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近零碳创建等试点示范,推动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
  9.如何把握、用好基础优势,在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方面争取更大成效?
  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着力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突出抓好新市场、新业态、新优势、新平台“四个新”。深入实施境外百展计划,巩固传统市场基础上,拓展东盟、中亚、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做强做大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规模,拓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中间品贸易进出口。分类施策培育一批大型骨干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小微外贸企业,扩大“新三样”等出口规模。放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优势,扩大大宗商品进口规模。
  推动外资稳规模扩增量。着力打造“投资山东”招商品牌,举办系列重大经贸活动,用好跨国公司恳谈会等机制,重点加强与中东、新加坡和香港地区资本市场合作,引进一批外资项目。抓住国家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和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机遇,抓实外资项目招引落地。加强重点外资项目服务,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
  提升开放平台综合能级。重点抓好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开发区等园区平台。比如,上合示范区要加快国际枢纽港等载体建设;自贸试验区要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加快实施试点任务;开发区要深入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培育主导产业集群。围绕落实落地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要高水平建设16家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积极参与重大标志性工程、“小而美”民生项目等。
  10.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问题,如何更好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我省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今年以来,先后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和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出台支持意见、作出全面部署。总的看,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仍有短板不足。比如,有的民营企业反映,还存在市场准入难等问题。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充分释放民营经济活力。
  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实施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清理“玻璃门”“土条例”,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深化招标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提高民营企业参与度。持续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研究激励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民营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在优化支持帮扶上下功夫。加大惠企政策集成供给力度,开展欠款清理、减税降费专项行动,促进民营企业降本减负、扩产增效。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建立创新平台,发挥科技创新重要作用。健全民营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民营“专精特新”企业。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推进高素质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选树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
  在优化常态沟通上下功夫。依托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通过开展政企沟通圆桌会、企业家会客厅等,及时听取企业意见建议,高效服务企业发展。用好企业诉求闭环解决机制,发挥接诉即办平台和“四进”工作队作用,动态征集招投标不公正待遇等问题,及时解决、跟踪督办、限时反馈,积极回应民营企业需求。推进企业执法规范化,切实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11.当前,我省房地产市场正处在转型期。面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等新形势,如何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群众住房需求?
  这次会议提出促进住房合理消费、实施“三大工程”、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等,进一步明确了房地产领域下步工作重点。要以“稳市场、化风险、促转型”为主线,以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为方向,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新模式就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完善制度,健全商品房预售制,优化预售资金监管,抓好现房销售试点,同步推进土地、金融、财税等配套制度改革。实施“三大工程”,济南、青岛要加快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住房,谋划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要加快建设高品质住宅,提升住宅建设全生命周期品质,满足群众对好房子的需求。加大对现房销售项目融资支持力度,推动房企从开发销售向开发运营管理转型。
  推动市场平稳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全面评估和动态调整已出台政策措施,需求端重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供给端要增加优质地块供应,合理确定土地价格和出让条件,提高住房消费和房企投资信心。优化二手房交易流程,推动“卖旧买新”“带押过户”,促进二手房流通。租房方面,鼓励各地收购存量房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升租房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力化解房地产风险。一方面,把保交楼作为硬任务,破解项目资金瓶颈,全力推进建设交付,切实维护购房群众合法利益。另一方面,完善省市县三级包保责任制,压实房地产企业主体责任,盯紧预售许可审批和预售资金监管两个关键环节,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同时,要加快落实房地产贷款增速“三个不低于”要求,建立省级房地产企业“白名单”,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切实稳住行业流动性。
  12.如何精准防控各类风险隐患,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对于当前部分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要坚定信心,强化举措,妥善防控,坚决守好守牢安全底线,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安全保障。
  着力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引导各级树立“发展是政绩、化债也是政绩”意识,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坚持“借新还旧、借长还短、借低还高”,严格落实城投公司举债融资提级管理制度,有效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多措并举化解地方债务。
  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大额授信企业、上市公司、非法金融活动等重点领域风险监测,坚持“管行业必须管风险”,全面强化监管,切实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防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着力防范化解能源安全风险。统筹省内外资源,强化煤炭增产增供,加强支撑性电源建设,稳定外电入鲁规模,做好煤炭及油气储备,确保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接纳省外来电达到一定规模。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力争新增资源量和新探明储量矿种“双突破”。
  着力抓好其他各领域风险防范。比如,安全生产,须臾不可放松。要压实各方责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持续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同时,统筹抓好食品药品、疫病防控、网络信息等各领域安全工作,营造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环境。

编辑: 马颖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