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凫山县从1944年10月建立,1946年4月撤销,当年10月中共鲁南区委决定重建,再到1956年3月撤销,凫山县在历史上总共存在12年左右的时间。凫山县委县政府先后驻鲁桥、郭里集、高村、十里、马坡、两城、古村、石墙等地,直到1949年底,凫山县治迁至大坞镇驻地。许言为第一任县委书记,颜化平为第一任县长。凫山县是鲁西南地区著名的抗日民主政权和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随着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的放弃抵抗,山东全境很快沦陷。凫山地区一度成为“真空地带”。后来这一地区除饱受日伪铁蹄蹂躏外,还有国民党的流散部队及土匪等不断侵扰,1939年七、八月间,八路军115五师686团三营一部东进到微山湖东部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相继建立,民兵及地方武装组织也开始建设。
1943年7月,中共鲁南区委为打通鲁南和湖西地区的联系,建立湖东抗日根据地,派冯起同志率领8名精干的武工队员插入湖东地区,再次开辟这一地区。冯起在湖东工委书记生碧泉、崔兆海同志领导下,在张季升、盛稼福等同志隐蔽斗争工作的基础上,以独山、南阳两湖为依托,依靠和发动群众,打击敌人,武装部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开始的八个人发展到近百人,进而建立了湖东县委、湖东办事处和湖东县大队,同时建立了区、乡政权和群众团体,很快在滨湖地区站稳了脚跟。
1944年8月,在取得微山湖地区反击顽军战役第一阶段作战胜利后,鲁南第二地委成立。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共鲁南区党委和行署在1944年10月对部分县行政区划作了调整,将湖东县一分为二,鲁桥以北为兖济县,两城以南为凫山县,在随即建立的凫山县委、县政府中,鲁南第二地委副书记许言同志兼任凫山县委书记,翟厚仁任副书记,颜化平任凫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凫山县历史由此发端。
1945年2月,凫山县地方武装配合鲁南第二军分区部队、临城、滕县等武装,连克微山湖以东夏镇、欢城、班村、大王庙等12处日伪据点,毙伤日伪军100余人,俘敌7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1945年8月5日至12日,凫山县地方武装配合主力老八师,向盘踞在滕县城西闫村的申宪武部发起进攻,全歼闫村、小王庄守敌1000余人,俘申宪武及以下1852人;击毙日军9人,缴获步枪1529支,号称“铁打的闫村”最终被攻破。战役结束后,凫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望庄(时称望冢)召开了万人公判大会,将申宪武枪决。至此,凫山地区全部解放(也称为第一次解放)。1945年9月,许言调离,傅占茹接任县委书记。是年底,凫山县委管辖9个区委,13个机关,115个农村支部,共有党员1319人。1946年4月凫山县撤销,县辖区域分别划入济宁、邹、滕3县。
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凫山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广大人民正在建设家园、向往民族富强的新中国之际,国民党反动派又挑起内战,发动军队进攻占领解放区。1946年10月,中共鲁南区委决定重建凫山县,孙黎明任县委书记。县委将原第二区委改称第九区委,重建第八区委,增设水上区(南湖区),其辖区包括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及湖区至津浦铁路的区域,共11个区委。凫山县大队发展到7个中队,后改编成为凫山县独立营,独立营下辖2个连。副营长为朱兴邦(营长缺),教导员由县委书记孙黎明兼任。
1947年1月1日,凫山县开始培训积极分子,进行土地改革,至2月中旬,全县11个区,除南湖区(独山以南)、八区外,其余9个区土地改革基本结束。2月13日《大众日报》报道了凫山县的土改经验,是年秋,凫山县的两城、马坡等地进行土地改革,最迟于1951年12月完成。
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3月16日,国民党88师方先觉部分五路进攻凫山县地区,企图消灭鲁南二地委、二军分区机关部队和凫山县地方武装。凫山县委作出五项决定,遵照鲁南党委的指示组织撤退;县、区武装组织首先组织撤退,分别升级到主力部队去;县直机关和各区(包括党政工农商学兵),除了少数精干人员,组成县区武工队就地坚持敌后游击战;其他人员组织撤退;分头组织发动村干、民兵、军工家属随地方政府撤退。二地委、二军分区司令部及二十一团向津浦路东转移,凫山县区机关干部和村干民兵1500余人亦随二军分区分三路撤到了津浦路东,只留下凫山独立营和武工队,由凫山县委书记孙黎明、傅云生和王连山带领,在津浦路西坚持游击战争,后也被迫东撤。1947年3月,凫山县独立营改编为凫山大队,队伍曾经一度达到800人(枪)。凫山大队由县委书记孙黎明兼任政委,邵光华任大队长,傅云生任副大队长。6月,孙黎明等带领凫山大队返回凫山地区,狠狠打击了国民党“还乡团”武装。7月中旬,凫山大队随主力部队撤至梁山县,后返回邹东。1947年7月下旬,鲁南二军分区将邵光华调回,任命傅云生为凫山大队大队长,并命令凫山大队打回凫山地区,支援华野一、四纵队过境。傅云生和孙黎明奉命带队,从汶上县南泉沟出发,长途夜行军,越兖(州)济(宁)铁路,渡过泗河,打回凫山地区,并控制了凫山以西和泗河沿线一带。10月,凫山县委报请鲁南军区、鲁南二地委、二军分区批准,凫山县武工队改编为鲁南军区第20大队,孙黎明兼任政委,任命二军分区武装部长邵光华为大队长,傅云生和王连山为副大队长。下设四个中队:第一中队步占沂任指导员,胡儒林任中队长;第二中队王东升任指导员,左明任中队长;第三中队李勇建任指导员,冯景尧任中队长;第四中队(短枪队)赵玉箴任指导员兼中队长。四个中队总计有300多人,他们配合鲁南军区基干团和所在县地方武装,活动在枣庄以北、曲阜东南、津浦路东的大片山区,先后参加了滕县颜马庄围歼国民党开辟山区党政工作队修械所战斗,滕县孤山战斗,店子以南两次阻击战,瓦家峪北山与还乡团交手战,邹县小山保卫战,齐庄伏击战,围歼鲁源匪保公所战斗,袭击将军堂还乡团伪乡公所战斗,泗水孙徐反击敌人的突袭战,凉水泉阻击敌人的合围战斗,夫子洞和宋山头反击敌人的反伏击战和袭击战斗,白彦县张山头和南径反围剿、阻击战等大大小小二三十次战斗。
1948年1月,颜化平调任凫山县县长,兼任鲁南军区第20大队队长。3月,孙黎明同志调离,由滋阳(兖州)县委书记周航同志担任凫山县委书记兼政委(没到任),后由前铁道游击队政委杜季伟同志任凫山县委书记兼20大队政委。4月,撤销鲁南区第二地委、专署,凫山县改属鲁南区第一地委(同年7月,一地委改为鲁中南区第四地委)。5月,鲁南军区第20大队易名为凫山县县大队。县长颜化平兼任大队长。10月,凫山县地区获得全境解放(第二次解放)。杜季伟调回鲁南军区,崔晓东接任县委书记,12月颜化平接任崔晓东成为凫山县委书记。1949年2月,凫山县委组织干部56人随军南下,3月,凫山县武工队完成了历史使命,各中队除一部分同志升级到主力外,其他同志分散到县、区去工作,凫山县县大队撤销。1949年3月,凫山县民主政府改称凫山县人民政府;4月,凫山县增建第七区委,撤销水上区并入第七区。凫山县委共辖9个区委。1949年7月,各专区改用地名称谓,第四专区改称尼山专区,凫山县属之。1950年5月11日,尼山专区和台枣专区合并为滕县专区(驻滕县),凫山县隶属滕县专区。1953年7月2日,滕县专区和湖西专区合并为济宁专署(驻济宁),凫山县改属济宁专署。
凫山县委、县政府从建立之初,先后驻鲁桥、郭里集、高村、十里、马坡、两城、古村、石墙等地,1949年底,凫山县治迁至大坞镇驻地,现滕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曾为凫山县县委旧址,县政府旧址在原大坞镇政府的办公地。东坞村是公安局、粮食局办公地,小坞村是凫山县法院、检察院的办公地。原凫山县党校设在了和福村东的“杨家大院”。1956年3月,凫山县撤销,其所辖部分地区分别划入滕县、微山县和邹县,凫山县正式“退休”,光荣地走入历史。
(作者系市华夏文化促进会会员、大坞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