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真光先生印象-pg电子麻将胡了2试玩

作家王真光先生印象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03-20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高连华


初听王真光先生的名字并不熟悉,至今也没见过一面,但王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未曾见面怎么会有印象?说来话长。


我退养后与近邻李存诚同志见面多了,他原在矿区专职宣传,编过《篆书字典》,退休后我们常聊。后我到另一小区定居,搬离前,去存诚家中话别,他说他有个舅父王真光老先生,年近九旬还在写作,那时我对写作早已心灰意懒疏远多年,没有对“九旬写作”的景况寻根问底,就匆匆作别了。


退休后大把的时间尽情挥霍,当吃饱喝足玩腻百无聊赖时,又回想起往日“咬文嚼字”的味道也挺不错,才操起了旧业。李存诚同志把我的“豆腐块”发给了他的舅父,不料王老先生很快回复并给予鼓励。后来找到其舅父的简介、资料、插页里年轻时尚的旧照、几厚本大作,其中有四点把我震撼:一是王老时年九旬之龄,仍未搁笔;二是作品之丰,已有数百万字作品问世;三是履历之广,足迹遍及苏鲁川贵,到过非洲参加坦赞铁路建设三年;四是原籍之近,他竟是咱滕州南沙河老乡!


王老近在咫尺,为什么名字这么陌生呢?“他从20岁外出闯荡,晚年定居济南,近80年聚少离多,常用笔名(司马丹)写作,除了《天南地北滕州人》有其简介外,别人不熟,我们见面也不多。”存诚几句话,让王老在我心中充满神秘感。


王老1925年生于滕州南沙河村,解放前从华北弘道院辍学,南下浦口参加地下工作,历任工委秘书、宣传科长、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创作组长、非洲援建坦赞铁路工作组副组长。在黑暗的年代他选择了光明之路,于风雨无阻的征途屡为人先,我最纳闷的是,中学肄业的“小本钱”,怎么赢得了省作协理事、铁路局文学杂志主编、全国作家协会会员的大“成就”呢?


原来王老是咱文学老乡中的早行人:


回望他在南沙河上小学的时候,从一位同学那里,发现了一份叫《武德报》的8开小报纸,投稿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117号,后来这里成了《人民日报》驻址。王老小时候聪明好奇爱冒险,按照报社地址寄去了灯谜和自己写的大作,不久两稿全登,回赠报纸一张,这几乎轰动了校园,那年他才13岁,觉得报纸投稿很好玩。


王老后来在南京有了工作。那里不乏喝酒交友玩耍的充足机会,王老却与读书看报、写作投稿亲密结缘。他从1946年起,在南京《和平日报》副刊首发了《钟声》《回家》《荡舟玄武湖》等十余篇短文后,又在《雨花》《南京人报》《新民报》《观察》等报刊上连发了各种体裁的作品数十篇。鲁迅先生写作“用别人跳舞喝咖啡的时间”,王老具体怎样利用时间写作,咱不得而知,但从当时发表作品的数量可以想象他的刻苦状态。王老当时年龄不大、学业不丰,为什么大笔一挥文思敏捷一炮打响势如破竹呢?马克思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学会摔跤,才能学会走路。”王老独居小屋写稿,究竟犯没犯难、挨没挨累、摔没摔跤,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古语云:“要享多大的福,必受多大的苦。”是的,凡事的因与果能没有联系吗?


解放后王老调任济南铁路局负责文艺工作,主业与业余珠联璧合,大作如雨后春笋频频见报,像散文《水源》《记忆中的故事》《在旅客们中间》分别登上了《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文艺月报》(《上海文学》前身)等国刊的大雅之堂!20世纪60年代大西南三线铁路建设时,他不畏严寒酷暑奋战于艰苦卓绝的成昆铁路,体验生活于梅花山4千米险危隧道,写出了惊心动魄的长篇报告文学《西昌月》并名声鹊起。


王老的写作由投稿变为约稿,拥有了一大批编辑朋友,如《文艺月报》的王道乾、《大众日报》的阎一强、《山东文学》的苗得雨等,铁路内部刊物同行更多了,他们在切磋中互砥互励水涨船高,到了70年代王老回国时写《非洲散记》《横渡印度洋回国记》时,已经洛阳纸贵,稿约应接不暇了。王老提任济南铁路局文艺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主编铁路文学刊物《先行者》,入选山东省作协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这不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吗?


王老离休后,写作已成了惯性。从耳顺写到古稀,转眼到了耄耋,逾八旬,又“逼孙子为师”,改学电脑打字、投稿、网聊,把玩古今中外天下历史,欣赏大千世界万国风情。先去百度、网易“开荒”,后在平台网站播种。《今日作家》《太阳雨文学》《黄河原创文学》《丑石文学》等栏目,都成了他余热未尽春华秋实的桃园乐土。


王老家庭幸福子女孝顺,但因年老体弱,磕碰摔伤,亲密的伴侣去世,他擦干泪水依然安坐斗室,纵笔挥毫……


阅历的丰盈、激情的燃烧、时代的梦幻,王老怎能沉默不语?


我在半年的微信交流中感到王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似中年人气质,每月不断一两篇自创的精彩诗文,且记忆清晰、有问必答、也有外文、史实确凿,每忆及乡容村貌、父老亲邻、菜煎饼羊肉汤味道,无不流露 “滕州是我根”的信念与乡愁。


今年元旦,王老高寿双九,我发去短诗一首致贺:当年沙河一书生,黎明前夜笔从戎。踏尽崎岖步康庄,坐拥泉城拥书城。歌天咏地福禄寿,九十九岁真光荣!


王老很快回复:“人重要的不是活,而是活着干了什么。”我的心怦然而动……


王老的“韧劲”引我遐想:他学历不高,使高学历者另眼相瞧。忽想到“望子成龙”老话题,教师怨学生“不想学”,家长恨孩子“不争气”。王老无师自通“想学想争”,目标如初、干劲如潮。看来找到“方向与动力”,万事齐备就有了“东风”,无怪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过:“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就是天才。”


编辑: 高连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
网站地图